来源:欧宝体育 发布时间:2024-12-25 20:03:15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民航局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下,上海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重要主体,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己任,以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为引领,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以最好水平规划、设计、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更好地服务航空公司枢纽运作,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最佳航空保障。
目前,上海机场多机场体系已初步建成,拥有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4座航站楼+1座单体卫星厅、6条跑道,年客货吞吐量超1亿人次和400万吨,位居全世界城市第4和第3,通达全球48个国家的114个国际航点。自今年初以来,上海航空客货市场加速恢复,今年前10个月上海两场客流量已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32%,单日客流量更是创历史新高。
今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民航局签署了《全面推动上海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围绕上海加快建成“五个中心”的战略部署,打造上海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新的提升。
上海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机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秦云表示,上海机场将着力构建跨区域多机场体系,继续夯实枢纽核心功能优势,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设品质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机场样本,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2024年11月20日的东海之滨,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以下简称“四期工程”)的航站区主体工程开工,将以5000万人次的新航站区托举上海航空枢纽的新航程。
建设背景:上海机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秉承“适度超前”的规划设计理念,有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改扩建。2019年,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614万人次,已接近浦东机场8000万人次(涵盖浦东机场T1航站楼、T2航站楼和卫星厅)的设计容量。2020年,民航局关于浦东机场总体规划布局调整的批复发布,为提升上海航空枢纽国际地位,满足迅速增加的旅客出行需求,按照2030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货邮吞吐量590万吨、航班起降量80.5万架次的近期目标进行规划调整,在卫星厅南侧规划建设T3航站楼,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
四期扩建工程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工程和上海市重大工程。2022年1月4日,四期工程正式开工,预计于2028年完成。四期工程启用后,浦东机场将拥有3座航站楼、1座单体卫星厅、4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互通互联,服务公众高质量出行,满足基地航空公司中长期发展和枢纽运营的需要。
项目进展:四期工程由上海机场集团投资,上海建工等单位承建。四期工程包括T3航站区地下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和地上工程,以及飞行区工程、货运区工程、市政配套工程、220千伏变电站、捷运车辆基地和其他配套等“2+6”个项目。四期工程根据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的四型机场建设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自四期工程正式开工以来,在上海机场和上海建工等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各工程建设节点有序推进。
今年7月1日,航站区地下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完成轨交区深基坑底板浇筑作业关键节点;7月26日,飞行区一阶段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10月30日,西货运智能货站工程完成竣工验收;预计11月下旬,捷运车辆基地单体工程土建工程也将正式完工;今天,四期扩建核心工程T3航站楼正式开工,标志着该项工程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本次开工的T3航站楼最重要的包含航站楼及配套业务用房工程、航站区机坪工程等。
浦东机场T3航站楼是四期扩建工程中的核心工程,位于浦东机场T1、T2航站楼及卫星厅南侧,为旅客提供出发候机、到达及中转服务,设计容量5000万人次。上海机场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浦东机场T3航站楼设计和建设的各环节,为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提供“新地标”。
T3航站楼的建筑外形呈起伏流线型,呈现“翱翔”的姿态,与T1航站楼、T2航站楼“展翅”“腾飞”的建筑外形相呼应,生动展现上海机场新时代枢纽门户形象。其室内空间遵循“建筑、结构、装饰”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在航站楼现有空间结构基础上构建艺术造型,兼顾美观和经济。如国际出发大厅顶部采用了天窗、吊顶、梁柱的一体化设计,形成“飞鸟凌空”的航站楼独特景观。国内出发大厅结合舒缓起伏的屋面造型,收到灵动的空间效果。迎宾大厅与交通中心的轨道交通、出租车、大巴车等公共换乘中心毗邻,换乘大厅中庭采用玻璃采光穹顶,为室内空间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
采用双主楼与交通中心一体化构型。对标国际卓越城市枢纽机场航站楼的最新建设理念,T3航站楼在设计上创新采用“双主楼与交通中心一体化构型”,由运营国际、港澳台航班的南侧主楼和运营国内航班的北侧主楼以及位于双主楼中间的交通中心共同组成,以“上下叠合、枢纽一体”的设计理念打造航空枢纽综合体,南北两侧主楼采用双车道边设计,更好地满足客流高峰时段旅客的停车需求。航站楼内建有航空出行、商业开发、综合办公、机场保障等各类设施,旅客可实现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零换乘。此外,航站楼还首创了民航枢纽机场示范项目“中转天地”,在该区域内集商务会客、贵宾休息、餐饮等配套设施于一体,为旅客提供全新中转服务体验。
近机位和可转换机位数量为国内机场之最。T3航站楼最大限度地考虑基地航企的运营需求和功能定位,设置了90个近机位,这中间还包括31个可转换机位,数量均为国内机场之最。可转换机位设置在两座主楼的中间区域,能在国内和国际、港澳台航班保障间灵活切换,实现两座主楼的协同运作,更便利旅客出入境转机,缩短进出港和中转之间的步行距离,帮助基地航企提高中转航班运行安排效率。T3航站楼满足“100%近机位、100%联程航班、100%行李自动分拣、60分钟中转时间”的“360”运营目标要求,为旅客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更好地帮助基地航企成为超级承运人。
优化空间布局以缩短旅客步行距离。T3航站楼以缩短旅客步行距离、减少旅客楼层换层、提高旅客出行效率为出发点,更方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航站楼功能布局,双主楼和X型连廊的构型设计能最好能够降低旅客上下楼换乘,旅客动线多为平层衔接或下行。旅客通过安检后前往国际、港澳台航班的登机口,最远步行距离为650米,步行时间约8.5分钟;前往登机口乘坐国内航班的最远步行距离为450米,步行时间约6分钟。
AI赋能旅客出行场景。T3航站楼通过“云网数安”(云平台、网络、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和AI(AI)的深层次地融合,以AI赋能旅客出行场景。旅客到达航站楼后,可通过智能问讯终端体验个性化定制问讯服务,享受全流程自助的值机、托运、安检、登机服务,境内旅客出境可实现一脸通关。行李安检也采用了更先进的CT安检设备和AI辅助判图技术,安检效率和旅客体验逐步提升。在苏州、昆山长三角地区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完成远程值机和行李托运的旅客,在到达T3航站楼后能够最终靠联检区和安检区前往候机区休息,无须再次办理行李托运等乘机手续。
打造绿色低碳、健康机场。T3航站楼首创全国“绿色低碳、健康机场”范本,按照“绿色三星”“健康机场”双认证设计,结合T3航站楼建设运营编制《机场健康环境设计标准》。T3航站楼针对室内空间的自然采光和遮阳、通风、降噪等需求来做了精细化设置,如结合日照方位和角度定制自然采光和遮阳系统,室内自然采光超4小时/天的公共区域面积占比超过70%;结合风向定制通风窗并确定安装区域,室内70%以上的区域实现自然通风;结合噪声环境定制隔音材料,在航站楼不一样的区域都能为旅客营造光线柔和、清新舒适的出行环境。此外,在航站楼的大部分指廊屋面安装了拥有国内航站楼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系统,光伏应用面积超9万平方米,装机容量超16兆瓦。
值得一提的是,T3航站楼国内首创“院落式花园航站楼”,在双主楼中间合围而成的停车楼顶实施屋顶绿化、打造空中连廊,将区域景观、建筑艺术、文化展示有机融合,结合出行动线,为旅客提供绿意盎然的沉浸式自然休闲空间。
T3航站楼地面交通按照“公交优先、轨交优先”的原则,拟引入“5+1”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南北向的机场联络线号线、南汇支线等线号线。机场联络线连接浦东和虹桥两场,浦东机场设置了T1、T2航站楼站和T3航站楼站,方便旅客在不同航站楼间往返。自驾旅客则可通过南进场路地道前往不同航站楼。选择空铁联运形式出行的旅客,能够最终靠地铁21号线和机场联络线往返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T3航站楼还设置了远端蓄车场,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来进行管理,满足超大客流、极端天气等条件下旅客的快速疏散和换乘要求。
四期工程建设体量规模巨大,涵盖房建、民航、轨交、道路桥梁、水务水利、电力输配、绿化景观、公用事业8大专业领域,面临超大项目规模、超深濒海基坑、超多限制条件、超难施工条件、超广工作场地等多项挑战,建设工程节点环环紧扣,施工组织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此,上海机场构建出一套超级工程的全流程、工序级、分层式数字建设体系,实现了从勘察、设计、建造到交付运营的全建设周期一体化管理,并将建设资料转换为数字资产,为后续数字化运营奠定基础。
实施全方位数字化工程建设管理。上海机场建立“1+3+N”数字建设一体化平台,以业主管理平台统筹全局,设计、施工、监理3个辅助平台对项目主要流程、数据来进行深入管理,N个支持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借助BIM(建筑信息模型)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多源信息融合引擎等手段,开展数字勘察、数字设计、数字建造、数字监理等工作,提高工程设计管理质量、节省工程建设成本、保障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可控,为国内超大规模机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
更先进更智慧,打造机场建设新标杆。在建设施工方面,自1996年起,参建单位上海建工就深度参与了浦东机场、虹桥机场所有航站楼新建和大型改扩建工程,在机场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在四期工程建设中,其发挥在不停航施工、深基坑工程建设、大跨度结构施工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优势,充分的利用工业化建造、智慧化建造和绿色建造新技术,努力将四期工程打造成机场建设项目的新标杆。
早在浦东机场T1航站楼工程建设中,上海建工就采用清水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打造了“海鸥展翅”的T1航站楼主楼造型。近年来,上海建工创新研发了不锈钢模板、钢板内衬不锈钢模板、3D打印模板等清水模板体系,进一步提升清水柱成型质量。同时,其积极探索预制装配式建设模式,进一步提升预制化率和工程建设效率。在T3航站楼建设过程中,各类清水混凝土柱应用将超3000根。
上海建工还自主研发了3大类40余种先进智能建造机器人,适配建工“智慧工地平台”管理,将它们大范围的应用于不同的建设场景,参与辅助加工、施工和管理,明显提升了施工精度、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如地墙钢筋焊接机器人能实现自动定位和焊接,焊缝合格率超95%,钢筋笼一次合格率100%。箱涵台模机器人能通过远程控制,在1小时内完成脱模、移位、定位、合模的流程,工作效率提高80%以上。混凝土地坪施工机器人的整平效率相比人工提升1.5倍,整平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
“机场建设者小镇”为建设者营造温馨家园。2023年11月29日,习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上海机场集团和上海建工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联合各方共同打造“机场建设者小镇”。“机场建设者小镇”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集居住生活、党建服务、医疗健康、便民商业、文体项目等功能于一体,建设高峰期入住人数将超万人,通过为建设者们提供更精细的社区管理和更人性化的社区公共服务,更好地激发建设者们投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奋进热情,让“人民之城”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中国民航报 记者钱擘 通讯员尚机轩)